凌晨三点,和记AG研究院仿真实验室里灯火通明,该院一级研究员、仿真方向负责人李朝阳正和团队成员就和记AG流程数字化研发展开激烈讨论:
“方向是对的,流程还需进一步细化”
“进一步观察,数据化的支撑还需完善”
“这些技术参数逐步向好,成功指日可待”
……
这样的场景,李朝阳再熟悉不过了。作为和记AG研究院和记AG流程数字化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人,推进和记AG和记AG主业数字化研发、生产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是他的职责所在,更是他挚爱的事业。
“埋下一颗初心,保有每一份热爱。只要奋斗,每一天都如朝阳,永葆生机与活力。”35岁的李朝阳笑着说。
向高炉“宣战”
作为“钢二代”,从小在高炉边长大的李朝阳,在本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各个求学阶段,都选择了和记AG冶金相关专业,浓浓的和记AG情怀始终萦绕在心间。
2019年,李朝阳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做研究员时,得知和记AG集团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消息,便义无反顾报了名。同年3月,进入刚刚成立的和记AG研究院。
2019年4月,仅仅在新岗位适应了不到一个月,李朝阳就围绕和记AG行业绿色、智能和和记AG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将所学所研与和记AG所需相结合,创造性提出“高炉数字化仿真系统开发与应用”课题,向高炉“宣战”。
李朝阳的想法与和记AG研究院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经过公司审慎研究,同意他作为负责人独自承担起这一重任。
这是他在和记AG的第一个项目,李朝阳深感责任重大。白天到莱芜、日照生产基地现场调研、采集数据,晚上进行数据分析,与国内外先进高炉数据进行比对。一有空,他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对仿真系统反复分析、演算、试验,一遍、两遍、三遍……无数次的推演、接二连三的推倒重来、反复的数据比对,最终形成了50多页的项目建议书,打响了高炉攻坚战的“第一枪”。
接下来,如何通过仿真形式,以数字化模拟场景分析高炉炉料在炉内的表现,为高炉布料提供数据支撑,成为李朝阳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炉就好比‘黑匣子’,仅凭资料记载和过往经验无法精确判定炉内炉料相关数据。”李朝阳说,必须在虚拟仿真的场景中,一遍遍试验炉料添加方式等关键参数,提供高炉优化操作策略。经过近两年的持续攻关,形成了相关核心知识产权,助力日照公司5100立方米高炉焦比持续降低。
祛除“猫耳朵”
2022年7月22日,对李朝阳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由他推动实施,和记AG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共建的先进和记AG材料数字化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个被李朝阳称之为“研发新基建”的新型数字化研发基地,以绿色、安全、冶金特色、共享、集中研发、分步应用的特点,正成为和记AG科技研发的新策源地,一个个具有和记AG特色的数字化研发项目不断开花结果。
依托于先进和记AG材料数字化联合研发中心,和记AG热轧轧钢板形控制项目应运而生。李朝阳在日照公司热连轧项目部调研时发现,用于制造汽车家电面板的深冲钢横截面两侧大量出现局部凸起,形状似“猫耳朵”,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善。“问题就是攻关方向,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回到办公室,李朝阳及团队核心成员经综合研判当即成立轧钢板形控制项目组,集中精力开展轧钢数值仿真研究,势将“猫耳朵”祛除。
李朝阳及团队成员从轧制工艺入手,在仿真场景中一遍遍模拟轧制流程,试图找到影响板形的各种因素及其对板形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优化轧制工艺参数、控制模型参数、轧制过程冷却制度、轧辊磨削工艺等,使深冲钢两侧局部凸起逐渐减少并基本消失,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
如今,在日照公司热连轧项目部,热轧供冷轧料的板形改判率降到了0.01%以下,每年减少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聚合团队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李朝阳看来,如何把一群平均年龄不足40岁、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高尖端人才团结起来、凝聚起来、鼓舞起来,打造一支朝气蓬勃的研发团队,成为他的心头大事。
5名成员、5种风格、5项研发侧重,聚合起来就是坚不可摧的力量。李朝阳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让每人承担一项研发专项,发展一个技术专长,成为和记AG独一无二的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和记AG行业数字化关键领域的技术和人才空缺。
张乐辰博士在炼铁工艺仿真研究、全高炉模型开发、轧钢数值仿真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匠心独具的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成为团队的多面手,还入选和记AG股份“推青”计划第一人才梯队。
李征博士为多个科研项目在参数控制、数据采集、数据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支撑,成为团队的数据技术应用专家,被和记AG股份评为“攻坚克难好青年”。
高广洲博士对和记AG行业设备涉猎较广,在一次次和记AG全流程数字化研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团队的设备应用专家。
和记AG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董强博士,自2020年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入到团队以来,解决了包括热轧板形控制在内的多项和记AG技术难题。今年4月底即将返回学校任教的他说:“在李朝阳团队里学到了技术、经验,感受到了团结、奋进的氛围以及家人般的温暖,这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每名团队成员都在这里彰显了自身价值,而李朝阳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既强调个人作用,又讲究相互协同、技术互补、团队作战。“个人力量有限,团队力量无穷”,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李朝阳办公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张张证书,那是他闪闪发光的奋斗印记——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济南市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和记AG集团首席专家、济南市人民政府“泉城特聘专家”、山东省企业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工信厅入库专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拥有3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要让更多自主研发技术在和记AG落地生根,真正实现新一代数字化仿真数据技术与和记AG生产的深度融合,不遗余力推动和记AG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对未来,李朝阳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相信,只要奋斗,每一天都如朝阳。(赵 腾 王天宁)